欢乐喜剧人 相聚在沈城
欢乐喜剧人 相聚在沈城
欢乐喜剧人 相聚在沈城“这里原来是一个破旧的(de)自行车(zìxíngchē)棚,现在成了居民活动室。”走进(zǒujìn)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魁星小区,新栽种的苗木绿意盎然,各类健身和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个已有36年的老小区,“让老街坊们有点(yǒudiǎn)陌生了。”社区居民刘红说。
居民聚在(jùzài)魁星小区小广场唠家常。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摄
沈阳市城市化进程早,像魁星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有3300多个。这些老旧小区不(bù)只房子年久失修、环境杂乱无章,小区里的居民中老年(zhōnglǎonián)群体、困难群体也占(zhàn)很大比重。改造老旧小区,是城市之(zhī)需、民生之盼。截至(jiézhì)2024年,沈阳市共改造老旧小区1723个,惠及群众77.6万户,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房子(lǎofángzi)”变成了“好房子”,“老街坊”们(men)也过上了“新生活”。
老旧小区怎么改?从“站着看(kàn)”到“说了算”
“建议养老服务中心要增设健身设施”“要调整东侧凉亭与党群服务中心出入口布局”……在沈阳市大东区(dàdōngqū)东塔街道(jiēdào)久安社区(shèqū),居民们围绕改造项目,你一言,我一语。金丹一边记录,一边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角度给出(gěichū)专业意见。
金丹是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规划师,也是沈阳市房产局特聘的“老旧小区改造(gǎizào)人民(rénmín)设计师”之一。在久安社区的改造中,她的任务是搜集整理(sōujízhěnglǐ)居民意见,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久安社区的楼体外墙换上了新保温层。大东区委(qūwěi)宣传部供图
久安社区建于(jiànyú)上世纪90年代,小区有303户(hù)800多位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lǎojiù)小区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了出来。“我们专门聘请‘老旧小区改造人民设计师’参与改造工程,综合专业设计和居民意见(yìjiàn),‘一小区一策’制定方案。”沈阳市房产局住宅区(zhùzháiqū)更新部部长李本鑫介绍。
“那段时间我经常到邻居家里串门。”金丹(jīndān)说,“我还想多听听大伙的想法,大家这么信任(xìnrèn)我,我要用好我的专业,最大化地满足居民(jūmín)的需求。”
在金丹(jīndān)和社区居民们的(de)参与下,久安(jiǔān)社区的楼体外墙换上了新保温层;重铺的柏油路平坦干净;楼梯增加了适老化扶手……居民黄阿姨带着记者边参观,边由衷地感叹:“以前小区里乱糟糟的,现在(xiànzài)变新了,变美了,看起来舒服多了!”
“别看大家都住在(zài)一个小区(xiǎoqū),但是统一(tǒngyī)意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负责和平区南湖街道华地城市花园小区改造的人民设计师李工深有感触地说。“这边说小区活动空间太少要拆自行车棚,那边(nàbiān)说电动自行车没处放,出行不方便。”李工笑着说,“把好事办好,就得想办法(bànfǎ)寻找最大公约数。”
如今(rújīn),小区里建设了集停车与休闲(xiūxián)于一体的(de)“邻里中心(zhōngxīn)”,底层停车、顶层建阳光活动室,遮阳挡雨、棋牌、阅读都(dōu)可以容纳,成了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退休职工王建国经常和老友在这儿下棋:“以前这里堆满了杂物,现在敞亮又热闹,设计师真是把我们的心思摸透了!”
沈阳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设计之初,我们就去了解(liǎojiě)居民(jūmín)的实际需求和期望,设计过程(guòchéng)中也多次召开社区、施工单位(shīgōngdānwèi)、居民代表三方协商会议,坚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wènjì)于民、问效于民,‘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议、居民定,让居民实现从‘站着看’到‘说了算’。”
要(yào)“面子”靓,也要“里子”实
“过去小区(xiǎoqū)道路坑洼,下水经常堵塞,空中线缆(xiànlǎn)横飞,有些顶层居民家漏雨。”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兴丰社区沈洲花园小区居民张良回忆起改造(gǎizào)前的小区环境,满脸愁容。
沈洲花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长期失养(shīyǎng)失修,设施陈旧老化,环境日益破旧。因为小区环境脏乱差,有不少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línjū)纷纷买新房搬走(bānzǒu)了。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wǒmen)本着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的原则(yuánzé),里外(lǐwài)兼修,排除隐患。”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沈阳市房产局住宅区服务保障中心主任秦永宏谈起小区的变化时(shí)表示,“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要把好事办实、办好。”
改造后的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沈洲(shěnzhōu)花园小区。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摄
现在(xiànzài)的沈洲花园小区,道路平坦,绿植错落有致,车辆停放秩序井然,楼外墙穿(chuān)上“新棉衣”,近期几场大雨,原来(yuánlái)频繁出现(chūxiàn)的屋顶漏雨和排水不畅的情况消失不见了。“现在,小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张良高兴地说。
“终于不用再为电梯故障发愁了,我们心里(xīnlǐ)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沈北新区正良街道雷明雅阁小区居民(jūmín)包颖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
今年3月(yuè),雷明雅阁小区的居民们迎来一件大喜事——楼里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xiàngmù)正式启动。
雷明雅阁小区共有20栋楼,其中6栋高层的14部电梯已经有16岁“高龄”。居民(jūmín)爬楼困难(kùnnán)、安全隐患重重……这些困扰小区多年的“上下楼”难题,成了276户高层居民的心结(xīnjié)。
为了彻底解决电梯(diàntī)老化问题,沈北新区成立专班,全面摸排使用15年以上(yǐshàng)的电梯。“我们为更新电梯提供补贴(bǔtiē),并通过企业让利、老电梯回收(huíshōu)等方式实现了居民‘零出资’。”沈北新区房产局局长杨雪林说。
沈河区小西小区(xiǎoqū)是沈阳首个加装电梯全覆盖(fùgài)的小区。沈阳市房产局供图
“去年,‘梯助手’小程序上线(shàngxiàn),在费用估算模块,输入楼层总数、所在楼层、电梯(diàntī)总价等信息,系统自动(zìdòng)估算加装电梯所需(xū)费用。”沈阳市(shěnyángshì)房产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张放说。今年,沈阳市将更新1086部老旧电梯纳入民生实事。截至目前,1086部电梯已(yǐ)全部施工完工,80%电梯已检验交付。一批批“高龄”电梯的焕新升级,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让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梯”升。
“改得好”更要(gèngyào)“住得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七一”前夕,在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的社区党群(dǎngqún)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里,歌声激昂、欢声笑语不断。
“前两年,小区的煤(méi)、水、电(diàn)、热都进行了改造,现在小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了。”说起身边的变化,居民史德礼感慨万分。
长安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沈阳市(shěnyángshì)房产局供图
这个有着(yǒuzhe)30多年历史的老旧(lǎojiù)小区,2000多位居民中,超过四成是(shì)老年人。“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社区还推出了品质养老清单,了解(liǎojiě)大家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并提供包括助餐、助浴、助行以及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化服务。”长安社区党委书记曹雪说。
青椒拆骨肉、菠萝咕噜肉、白菜豆腐汤……临近中午,长安小区长者食堂(shítáng)里热闹非凡,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忙碌有序地摆放各种菜品。正在用餐的居民(jūmín)郎素兰一边(yībiān)给记者展示着餐盘里的菜品,一边不住地夸赞,“每顿饭只花十来块钱,四菜一汤,我们都愿意来,卫生好,吃着安心。”
牡丹社区的养老(yǎnglǎo)服务中心每天有300余人次就餐。人民网记者(jìzhě) 汤龙摄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nuǎn)的是民心。在改造后的皇姑区牡丹社区(shèqū),“一老一小”一样成为社区关注的重点人群。
“我们把一楼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和便民服务大厅,二楼变成了幸福教育课堂和志愿者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原来的(de)8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400余平方米。”社区党委书记王晖带着记者到党群服务中心参观(cānguān),在二楼大厅,记者看到放学的孩子们正在操控航空模拟飞行设备,“我们很(hěn)喜欢(xǐhuān)航模课程(kèchéng),最近学会了操控新机型,有空就来练。”孩子们高兴地说。
改造(gǎizào)后的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民日报社记者 刘佳华摄
王晖告诉记者,牡丹社区还(hái)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móshì),分类组建了各具特色的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涵盖助老便民、理论宣讲、卫生保健、普法宣传(xuānchuán)等多项志愿服务,同时(tóngshí)定期更新志愿服务内容,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十四五”期间,沈阳市(shěnyángshì)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造了牡丹、魁星、长安等一批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de)完整社区样板(yàngbǎn)。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焕新(huànxīn),更是一场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今年沈阳市计划再改造老旧小区100个,沈阳市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强(xúqiáng)表示,“我们要从‘改好老房子’转变为‘建好新家园’,进一步(jìnyíbù)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huánjìng)。居民的笑容和点赞,是对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认可。”
(人民网记者 王(wáng)斯文)
“这里原来是一个破旧的(de)自行车(zìxíngchē)棚,现在成了居民活动室。”走进(zǒujìn)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魁星小区,新栽种的苗木绿意盎然,各类健身和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个已有36年的老小区,“让老街坊们有点(yǒudiǎn)陌生了。”社区居民刘红说。
居民聚在(jùzài)魁星小区小广场唠家常。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摄
沈阳市城市化进程早,像魁星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有3300多个。这些老旧小区不(bù)只房子年久失修、环境杂乱无章,小区里的居民中老年(zhōnglǎonián)群体、困难群体也占(zhàn)很大比重。改造老旧小区,是城市之(zhī)需、民生之盼。截至(jiézhì)2024年,沈阳市共改造老旧小区1723个,惠及群众77.6万户,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房子(lǎofángzi)”变成了“好房子”,“老街坊”们(men)也过上了“新生活”。
老旧小区怎么改?从“站着看(kàn)”到“说了算”
“建议养老服务中心要增设健身设施”“要调整东侧凉亭与党群服务中心出入口布局”……在沈阳市大东区(dàdōngqū)东塔街道(jiēdào)久安社区(shèqū),居民们围绕改造项目,你一言,我一语。金丹一边记录,一边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角度给出(gěichū)专业意见。
金丹是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规划师,也是沈阳市房产局特聘的“老旧小区改造(gǎizào)人民(rénmín)设计师”之一。在久安社区的改造中,她的任务是搜集整理(sōujízhěnglǐ)居民意见,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久安社区的楼体外墙换上了新保温层。大东区委(qūwěi)宣传部供图
久安社区建于(jiànyú)上世纪90年代,小区有303户(hù)800多位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lǎojiù)小区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了出来。“我们专门聘请‘老旧小区改造人民设计师’参与改造工程,综合专业设计和居民意见(yìjiàn),‘一小区一策’制定方案。”沈阳市房产局住宅区(zhùzháiqū)更新部部长李本鑫介绍。
“那段时间我经常到邻居家里串门。”金丹(jīndān)说,“我还想多听听大伙的想法,大家这么信任(xìnrèn)我,我要用好我的专业,最大化地满足居民(jūmín)的需求。”
在金丹(jīndān)和社区居民们的(de)参与下,久安(jiǔān)社区的楼体外墙换上了新保温层;重铺的柏油路平坦干净;楼梯增加了适老化扶手……居民黄阿姨带着记者边参观,边由衷地感叹:“以前小区里乱糟糟的,现在(xiànzài)变新了,变美了,看起来舒服多了!”
“别看大家都住在(zài)一个小区(xiǎoqū),但是统一(tǒngyī)意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负责和平区南湖街道华地城市花园小区改造的人民设计师李工深有感触地说。“这边说小区活动空间太少要拆自行车棚,那边(nàbiān)说电动自行车没处放,出行不方便。”李工笑着说,“把好事办好,就得想办法(bànfǎ)寻找最大公约数。”
如今(rújīn),小区里建设了集停车与休闲(xiūxián)于一体的(de)“邻里中心(zhōngxīn)”,底层停车、顶层建阳光活动室,遮阳挡雨、棋牌、阅读都(dōu)可以容纳,成了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退休职工王建国经常和老友在这儿下棋:“以前这里堆满了杂物,现在敞亮又热闹,设计师真是把我们的心思摸透了!”
沈阳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设计之初,我们就去了解(liǎojiě)居民(jūmín)的实际需求和期望,设计过程(guòchéng)中也多次召开社区、施工单位(shīgōngdānwèi)、居民代表三方协商会议,坚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wènjì)于民、问效于民,‘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议、居民定,让居民实现从‘站着看’到‘说了算’。”
要(yào)“面子”靓,也要“里子”实
“过去小区(xiǎoqū)道路坑洼,下水经常堵塞,空中线缆(xiànlǎn)横飞,有些顶层居民家漏雨。”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兴丰社区沈洲花园小区居民张良回忆起改造(gǎizào)前的小区环境,满脸愁容。
沈洲花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长期失养(shīyǎng)失修,设施陈旧老化,环境日益破旧。因为小区环境脏乱差,有不少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línjū)纷纷买新房搬走(bānzǒu)了。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wǒmen)本着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的原则(yuánzé),里外(lǐwài)兼修,排除隐患。”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沈阳市房产局住宅区服务保障中心主任秦永宏谈起小区的变化时(shí)表示,“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要把好事办实、办好。”
改造后的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沈洲(shěnzhōu)花园小区。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摄
现在(xiànzài)的沈洲花园小区,道路平坦,绿植错落有致,车辆停放秩序井然,楼外墙穿(chuān)上“新棉衣”,近期几场大雨,原来(yuánlái)频繁出现(chūxiàn)的屋顶漏雨和排水不畅的情况消失不见了。“现在,小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张良高兴地说。
“终于不用再为电梯故障发愁了,我们心里(xīnlǐ)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沈北新区正良街道雷明雅阁小区居民(jūmín)包颖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
今年3月(yuè),雷明雅阁小区的居民们迎来一件大喜事——楼里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xiàngmù)正式启动。
雷明雅阁小区共有20栋楼,其中6栋高层的14部电梯已经有16岁“高龄”。居民(jūmín)爬楼困难(kùnnán)、安全隐患重重……这些困扰小区多年的“上下楼”难题,成了276户高层居民的心结(xīnjié)。
为了彻底解决电梯(diàntī)老化问题,沈北新区成立专班,全面摸排使用15年以上(yǐshàng)的电梯。“我们为更新电梯提供补贴(bǔtiē),并通过企业让利、老电梯回收(huíshōu)等方式实现了居民‘零出资’。”沈北新区房产局局长杨雪林说。
沈河区小西小区(xiǎoqū)是沈阳首个加装电梯全覆盖(fùgài)的小区。沈阳市房产局供图
“去年,‘梯助手’小程序上线(shàngxiàn),在费用估算模块,输入楼层总数、所在楼层、电梯(diàntī)总价等信息,系统自动(zìdòng)估算加装电梯所需(xū)费用。”沈阳市(shěnyángshì)房产局物业管理处处长张放说。今年,沈阳市将更新1086部老旧电梯纳入民生实事。截至目前,1086部电梯已(yǐ)全部施工完工,80%电梯已检验交付。一批批“高龄”电梯的焕新升级,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让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梯”升。
“改得好”更要(gèngyào)“住得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七一”前夕,在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的社区党群(dǎngqún)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里,歌声激昂、欢声笑语不断。
“前两年,小区的煤(méi)、水、电(diàn)、热都进行了改造,现在小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了。”说起身边的变化,居民史德礼感慨万分。
长安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沈阳市(shěnyángshì)房产局供图
这个有着(yǒuzhe)30多年历史的老旧(lǎojiù)小区,2000多位居民中,超过四成是(shì)老年人。“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社区还推出了品质养老清单,了解(liǎojiě)大家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并提供包括助餐、助浴、助行以及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化服务。”长安社区党委书记曹雪说。
青椒拆骨肉、菠萝咕噜肉、白菜豆腐汤……临近中午,长安小区长者食堂(shítáng)里热闹非凡,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忙碌有序地摆放各种菜品。正在用餐的居民(jūmín)郎素兰一边(yībiān)给记者展示着餐盘里的菜品,一边不住地夸赞,“每顿饭只花十来块钱,四菜一汤,我们都愿意来,卫生好,吃着安心。”
牡丹社区的养老(yǎnglǎo)服务中心每天有300余人次就餐。人民网记者(jìzhě) 汤龙摄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nuǎn)的是民心。在改造后的皇姑区牡丹社区(shèqū),“一老一小”一样成为社区关注的重点人群。
“我们把一楼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和便民服务大厅,二楼变成了幸福教育课堂和志愿者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原来的(de)8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400余平方米。”社区党委书记王晖带着记者到党群服务中心参观(cānguān),在二楼大厅,记者看到放学的孩子们正在操控航空模拟飞行设备,“我们很(hěn)喜欢(xǐhuān)航模课程(kèchéng),最近学会了操控新机型,有空就来练。”孩子们高兴地说。
改造(gǎizào)后的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民日报社记者 刘佳华摄
王晖告诉记者,牡丹社区还(hái)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móshì),分类组建了各具特色的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涵盖助老便民、理论宣讲、卫生保健、普法宣传(xuānchuán)等多项志愿服务,同时(tóngshí)定期更新志愿服务内容,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十四五”期间,沈阳市(shěnyángshì)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造了牡丹、魁星、长安等一批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de)完整社区样板(yàngbǎn)。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焕新(huànxīn),更是一场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今年沈阳市计划再改造老旧小区100个,沈阳市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强(xúqiáng)表示,“我们要从‘改好老房子’转变为‘建好新家园’,进一步(jìnyíbù)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huánjìng)。居民的笑容和点赞,是对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认可。”
(人民网记者 王(wáng)斯文)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